深圳在中国无疑是成功的。放眼世界,深圳也是成功的。
深圳为什么成功?
一.濒临香港,资金和产业上的优势。
深圳和香港仅仅一河之隔。实行改革开放后的深圳,当之无愧是香港资金过来大陆投资的首选之地。
港商过来工作赚钱方便,回去生活享受也方便。
香港本来就有不少制造业,但随着香港经济发展成本越来越高。把香港成本过高的产业搬来大陆,深圳最方便。
在大陆设厂制造产品,在香港进行全球化的贸易,也是最方便。
此外,粤语共通,以及不少本地人之前因为饥饿或者其他原因逃往香港也有了一定经济和人脉基础,也为深圳快速利用香港资源提供了很多便利。
濒临香港是深圳早期崛起的重要因素。
二.移民城市的特征,可以让深圳具有人力方面的优势。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每年都能涌入大量外来人口。这些人多数是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来的。这些充满梦想的人,在这块不大的土地上让竞争更加激烈,让产业更有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崛起很多优秀的人才。这些优秀的人才进一步为深圳的发展奠定基础。
对深圳来说,每年涌进来的人,很多人不是带着钱带着资源过来的。相反,大部分人可能没有多少钱,但就是有一个改变人生的梦想。这些人大部分是年轻人,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做事大胆不拘一格。
大量年轻人源源不断地涌入,为深圳早期产业发展提供大量低成本人力资源。这些人通过竞争产生的姣姣者,也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深圳作为移民城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人很难留下来。过来的人多数是临时性的生产要素,就像加入发动机的油液一样。这里不给新来的人分配土地,也没有稳定的工作。一年又一年,一波又一波,高度的流动性,带来的是高度的危机感和竞争力。虽然残酷,却很实用。
三.不断向更高端产业发展,强化金融、物流、供应链、贸易、科技等各方面的基本功,奠定了较高的竞争壁垒。
深圳的发展比较有前瞻性,所以没有出现发展面临萎缩或者枯竭的情况。
深圳在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积累了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优秀的金融机构,同时在国家支持下发展了深圳证券交易所,进一步奠定了金融地位。如果没有本地金融业的发展,深圳可能会沦为给上海打工的地位。
深圳较早建立了科技园,在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产生了不少巨头。
深圳在物流、供应链、贸易等领域也发展了本地的优秀公司。
不同行业的公司互相配合,一起提升了深圳的竞争力。深圳在竞争性的产业,基本不会受制于人,更不会让肥水留到外人田。
四.土地方面的某些政策,让深圳发展也从中受益。
在深圳,大量的农民房让人印象深刻。我认为这就是深圳最成功的土地政策。
深圳有大量的城中村,密密麻麻的农民房。很多深圳本地人,每人都有好几栋甚至十几栋七、八层的农民房。不仅如此,深圳的城中村都是股份制的,新建了大量的厂房、商业楼作为集体资产。
虽然农民房在现在看来似乎有很多问题,但是却极大降低了深圳的发展成本。要知道,大量的打工族是生活在城中村的。
五.服务型政府,更公平的商业环境。
最主要是公平吧。如果没有公平,谈何竞争?
此外,效率高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相比较而言,由于是移民城市,大量外来人口,政府在劳动法的执行上也更偏袒公司吧。
政府也会站在国际层面优化各种环境,让产业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让这里的公司发展更省心省事。
如果一个政府都用尽全力帮企业各种办法捞钱了,那这样的政府是不是也很有竞争力?
六.濒临香港,人和钱更快的进出境通道
因为香港和大陆制度不同,而正好又和深圳只有一河之隔,所以各方面还是有很多便利的。
仅仅从外贸这个行业来讲,就有非常多的优势。
有些事情在大陆做起来不方便,但香港就很方便。
深圳正是因为和香港近,也能吸引到很多内地的老板过来。
这里还是相对敏感,咱们就不要说太多。
当然随着香港国际地位的下降,以及大陆对香港更严格的控制,这点优势也在慢慢降低。
以上六点,因为是临时边想边写,我不清楚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待后续再补充。
总结一下,深圳能发展得比其他特区好,最主要还是两点:
- 濒临香港的优势;
- 移民城市的优势。
那我们看一下,这两个优势深圳正在逐步丧失,也这决定了深圳未来发展将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
试想,如果香港也开放劳工进入,让大量的内地人可以去香港工作,那深圳相比香港真的一点优势也不会有。
所以人口流入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实在太重要了。要想发展,就应该对人形成吸引力。最终就是人发展了,地区才能发展。
当然,香港为了维持本地人的体面,暂时不会这么考虑。香港当然希望增加流动性以提高竞争力,但香港可能为了体面暂时只愿意在高端人口(资本)增加流动性。
香港可能还是想借助特殊的制度寻求一种更高端的产业去提高竞争力,但高端产业在哪里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