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远离屌丝”

有一个事业很成功的大学同学。某次一起聚会时,他说要“远离屌丝”。他坐高铁绝不坐二等座,说那里坐的全是屌丝。联想到他飞机必然头等舱,酒店必须五星级,我想他确实是在践行他所说的话。不过当时我很难认同他的话。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也算一个屌丝啊。再说了,他不也是从屌丝过来的吗?难道翻身就忘了穷苦人民?

可是昨天和另一位朋友聊到他装修房子经历了好几个大坑,让我又明白不少道理。他在房子上因为屡次装修返工严重超出预算,也严重拖延工期。而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除了因为他是第一次装修缺乏经验外,还和他面临的屌丝阶层有关系。

越是处于社会底层,越是讲究丛林法则。我们会发现,在这样的社会中,文化水平知识程度反而显得不是特别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很好的适应底层的社会规则,你会不会“混”!我们经常说“混”得好不好,指的就是社会底层这个背景。或者说,指的是比较讲究丛林法则的社会阶层这个背景。“混”这个有特殊含义的汉字,用来形容在社会底层的生存能力,是非常贴切的。

社会底层不是特别注重契约关系。所以商业环境中往往不那么重视信誉,也不重视个人的口碑。有生意,先看人情亲疏。如果是外地人,或者陌生人,往往是一锤子买卖,狠狠宰一笔。再加上由于人口流动,中国社会早已不是旧社会那种乡里乡亲的情况,当然不会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这个社会存在鄙视链,而且在某些特殊的风气和背景下尤甚。社会底层往往就是鄙视链的最底层。社会底层是最受冷眼,最没尊严的阶层。有时候,花钱也买不到尊严。这一点类似于内地人去hk消费(尤其是那帮做代购的群体),可能是在店员的冷眼和异样的表情下,质疑自己为什么是灰溜溜的在刷着大额现金大包小包疯狂剁手。社会底层之间,缺乏尊重。大家都盼望着暴富,没人想在这样的底层长期停留。所以大家都在算计,都在疯狂地套路别人。社会底层的人被剥削也最严重,很多人做的是缺乏尊严不体面的工作。社会底层的人在受到侵害时,也最没有力量去反抗。社会底层的人为了芝麻大的利益也能争得你死我活。

在社会底层生活,你必须学会争学会抢。如果太清高,如果不够势利,你将一无所获,除了老去的人生岁月。在社会底层生活,你必须适应社会底层的规则,并且最好是如鱼得水,否则你将越来越垫底。如果你是一股清流,那你也同样是一个矛盾,即使你把这种矛盾深深掩藏在内心深处。如果你生活在社会底层却又真的过于清高难以放下,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尽量去和讲究契约精神的人相处,尽量去讲究契约精神的环境挣钱(比如网购尽量选择京东尤其是京东自营的商品,尽量选择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产品;也尽量在注重打造品牌的公司工作)。

我不是说,只有社会底层需要争和抢,而是社会底层往往没有争和抢的明确规则。当然,社会底层也不是和往上的层次完全隔离的。往上的层次也不是干净的,大家都懂的。但越往上的层次,显然是越讲究契约精神的。社会层次不是泾渭分明的。有的人之前在大公司工作,后来进入一些小公司就会特别不适应。为什么?可能就是因为大公司的人文环境、业务环境和小公司有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

写了这么多,并不是鄙视社会底层的人,而是感慨社会底层的人活得实在太不容易了。尤其是大部分随波逐流的人,和少数清高的人。我也生活在社会底层,每天防范掉入别人的坑里面,每天生活在各种不适应中。但社会底层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难逾越的坎,是注定要经历漫长挣扎的阶段。社会底层缺乏浪漫,却不乏残酷。社会底层的内卷化更加严重,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金字塔甚至尘锥体结构,大部分人停留在底层,越往上越难。最可怕的是往上的竞争不是靠文化素质,而是靠各种手段(通过造假、诈骗、违背公德、违法等手段)。

昨天和朋友聊天,还聊到一个话题。就是内地的创业环境和深圳没法比。内地的创业,一般指开店。创新能力非常有限。在内地,人和人之间的阶层区分也非常明显。公司与公司之间、人与人之间那道看不见的围墙很高。内地的商业模式、生活方式、城市管理等各方面都是在抄作业。有时候,落后的地方是在给先进的地方“干脏活”。

很多认可深圳创业环境的人,对深圳最主要的印象就是深圳更有活力。深圳是一个青年屌丝的大熔炉。可能是年轻人更多的原因吧(尤其是这些年轻人来自五湖四海),这里和内地相比,根深蒂固的偏见会更少,彼此之间的包容会更多。人与人之间那道无形的堤防、人与人之间那道看不见的城墙会更少。很多老板都是从屌丝起家的,他们也明白每一个面前的屌丝可能都是未来的老板。

所以说,屌丝也是有区别的。有的屌丝活力四射,有的屌丝老气横秋。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没有永远的穷人,也没有永远的富人。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亲近那些积极向上的人,远离那些消极狂躁的人。亲近那些值得成为榜样的人,远离那些甘于落后的人。亲近那些有主见的人,远离那些随波逐流的人。亲近独立思考的人,远离人云亦云的人。亲近有活力的人,远离死气沉沉的人。亲近有目标有规划的人,远离懒散无聊的人。同时尽量与相匹配的人来往,既不要攀高枝也不要嫌贫穷。总之,尽可能让自己离好的近一点,离坏的远一点。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