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9924.7亿元,同比上涨391.3%。接近四倍的超高速增长状态,表明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数量和交易行为的活跃程度非常高,也揭示出消费者支付场景的巨大转移。而2013年,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增长率达到了707.0%。移动支付已经连续两年保持超高增长。预计2018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有望超过18万亿。
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的快速增长原因分析:
1,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上网习惯从PC端逐渐迁移;(真网解读:随着互联网公司对移动应用的重视,使用手机上网的体验越来越好,已经远远超过了PC端,再加上手机的便利性和普及性,深刻改变了用户上网习惯。)
2,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用户从年龄、学历、收入等各维度都呈现长尾化趋势,使得用户数量快速增长;(真网解读:传统的二八理论认为利润主要来自于20%的核心用户,然而长尾理论在互联网的应用恰好相反。由于互联网的高效、廉价,很容易把分散的消费者和消费行为(小额高频)汇集起来。长尾理论的受益者既包括小米手机,也包括很多互联网公司。比如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肯定会严重冲击到传统的金融业,也是长尾理论的应用。集少成多,聚沙成塔,重视小微,让大众成为改变的力量。)
3,支付场景的拓展使得移动支付成为网民继银行卡、现金外新的惯常使用的高频支付工具;(真网解读:举个栗子,以往到处都是手机营业厅,我们充话费的首选。然而再看现在,手机营业厅越来越少,而我们选择支付宝充话费,还打折。其它行业,如水电、煤气,甚至交学费,都有这样的现象。由于能够节约时间、减少排队等待,节约交通费,还能打折等等,移动支付相对传统还是很有优势的,场景拓展起来很容易。)
4,宝宝类货币基金的规模化和现金管理工具化带动了移动支付用户黏性的增长。(真网解读:宝宝类货币基金让人们纷纷把银行的钱拿出来交给支付宝这类公司,冲击效果非常明显。互联网公司相对传统行业,嗅觉更敏锐,花样层出不穷,善于抓住机会,快速出击。)
2014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集中度更加明显,支付宝、财付通两家企业占据了93.4%的市场份额,其中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为82.8%,财付通的市场份额为10.6%。在移动支付时代,不同于传统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是,同时拥有庞大用户群和应用场景的互联网企业掌握了绝对的市场份额优势。从网购支付通道慢慢成长起来的支付宝,在支付用户量级、黏性和场景铺设的速度和力度等方面都保持遥遥领先。财付通凭借微信支付腾飞,在用户和支付场景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前景值得期待。(真网解读:支付宝和腾讯能够占据超过90%的市场份额,是因为他们分别掌握了庞大的电子商务用户和社交用户。这批用户都是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核心和主导力量。再加上支付宝和腾讯并没有止步于既有业务,而是分别以电商和社交为核心,拓展出庞大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架设了多个提升用户体验的应用场景。做用户喜欢的事,做对用户有利的事,能不被用户喜欢吗?)
2014年移动支付虽然在市场份额上呈现集中趋势,然而各个参与者都积极布局,发挥自身的资源和优势,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拉卡拉着重对社区电商和小微金融服务的场景建设和发展;伴随移动互联众应用的崛起,联动优势、快钱、连连支付等侧重in-App支付的带来机遇;翼支付在存量客户的发掘和新用户的拓展方面表现不俗;还有移动和包、壹钱包等应用依托母公司的资源和特色逐步发展。2014年以后的移动支付机遇与挑战并存,行业格局仍旧充满了不确定性。(真网解读:虽然支付宝和腾讯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但并不影响其他支付公司积极参与。因为大家对资源的掌握不同、行业细分和差异化,每家公司都有一块核心阵地。移动支付仍然处于探索期,未来行业格局是什么样,是什么形态,现在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谁能赢得用户,谁就能发挥作用。)
第三方移动支付 | ||
排名 | 公司 | 交易规模 |
1 | 支付宝 | 147414.76亿 |
2 | 财付通 | 6352亿 |
3 | 拉卡拉 | 2337亿 |
4 | 联动优势 | 360亿 |
5 | 翼支付 | 240亿 |
6 | 中国移动 | 180亿 |
7 | 平安付 | 180亿 |
8 | 快钱 | 180亿 |
9 | 钱袋宝 | 120亿 |
10 | 连连支付 | 60亿 |
11 | 其他 | 779亿 |
移动消费占比攀升 用户移动支付行为更为多元化
2013年Q4到2014年Q4,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结构呈现较大的变化。由宝宝类货币基金等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交易带动,2014年各季度移动金融交易规模占比飞速提升,2014Q1占比接近50%,其余均在35%-40%之间。与此同时,移动消费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到2014Q4已经占比23.4%。
艾瑞分析认为,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移动支付创造了新的使用场景,也使用户对移动支付和多种支付场景产生了理念化的新关联。比如:2014H2,网民对于余额宝等货基的观念已经从生息逐渐转化方便支付行为的现金管理工具;同时,移动支付也与社交、搜索等行为紧密结合,更多呈现出小额高频的支付特点。移动支付越来越成为继现金、银行卡外重要的支付组成部分。(真网解读:余额宝使很多网民认识并使用支付宝。支付宝再通过引导,使用户发现支付宝不仅可以做这个,还可以做那个。比如一个促销活动,或者朋友圈一次购物分享,或者用户对自身需求的一次搜索,都会触发支付行为的多元化。移动支付的好处是可以结合手机开展应用,比如账单分析,比如购物地图,等等。)
2015移动支付展望
1、 向小城镇和乡村的渗透率增速将提高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功能升级,以及4G网络在中国各地区全方位的普及,我国超7.3亿城镇人口和超6.3亿农村人口将陆续享受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类似其他行业的发展趋势,移动支付行业也势必会在呈现出从一二三四线城市逐渐辐射到乡镇村的过程。现在主流的移动支付参与者已经将渠道下沉列为未来主要的展业方向之一,预计2015年移动支付行业在我国小城镇和乡村地区的渗透率将会更快速的增长。
2、 手机钱包将逐步接近实体钱包的适用范围
2015年,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等企业均会继续抢占线下的支付场景,无论是打车、餐饮、商超,还是医疗、交通、金融等领域,更多的实体场景将能接受手机钱包的付款方式。扫码支付将迎来将比NFC更早在线下市场蔓延。未来苹果、三星等手机厂家也将纷纷进入中国的移动支付领域,NFC近场支付将为线下移动支付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有理由预期,不远的未来,移动支付将逐步发展成可以替代银行卡、现金的支付工具。
3、 移动支付用户小额高频化趋势更明显
从财付通提供的数据看出,2013Q4到2014Q4,微信支付的同比增长率达到332.8%,尤其可以看到2014Q1其环比增长达到了183.9%,远高于其其他季度的增长,这种现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14Q1抢红包活动对其用户人数增长的带动。
2015年春节,“抢红包”不仅登陆了直播7亿收视率的央视春晚,还成为了春晚观众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标志着“抢红包”背后的移动支付完成了量的积累,正式升级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的社会现象。抢红包让众多长尾用户“初识”和“初试”了移动支付,当部分用户自助或在亲朋的帮助下完成注册、认证、绑卡等过程后,形成了向移动支付用户的转化。支付宝、财付通等企业再趁热打铁的跟进一些培养用户小额高频的使用习惯的营销活动等,真正将这部分长尾用户培养成有效用户,这步将完成移动支付的质的飞跃。
4、 移动支付助力手机应用拓展商业模式
2015年,预计更多的手机App将会增加应用场景通过垂直化电商的方式变现的可能性。移动支付的普及将为作为流量入口的手机应用提供新的商业模式和流量变现手段。移动支付用户数量的增加和in-App支付模式的发展,使得拥有流量且作为垂直支付场景的手机App拥有了加载垂直型电商模式的用户基础和技术条件。这种条件为其商业模式的拓展也为in-App型移动支付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5、 移动支付将成为商户营销分析的重要工具
2015年春节抢红包活动相比2014年,除了个人对个人的P2P模式之外,还增加了B2C类的红包,企业通过支付宝红包、微信红包等方式向用户发放代金券、优惠券等,完成了一次用户主动发起的“反向营销”,这只是移动支付对于商户营销和分析的一种方式。此外,预计2015年,更多的线上线下移动支付消费场景的拓展,将有更多商户通过“服务窗”、“支付返券”等方式获得营销客户和客户信息管理的渠道。
附: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突破8万亿元,同比增长50.3%
艾瑞分析认为,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优越,支付场景的不断丰富,以及金融创新的活跃,使网上支付业务取得快速增长,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发生的互联网支付业务也取得了较快增长。预计2018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22万亿。
2014Q4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结构变动较小,网购、基金占比小幅上升
2014Q4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结构中,网络购物占比31.4%,基金占比14.7%,航空旅行占比10.6%,电信缴费占比4.3%,电商B2B占比7.4%,网络游戏占比2.4%,其他占比29.2%。
艾瑞分析认为,从交易规模上看,每个行业都有所上升,只是增速不同造成了市场份额的微幅调整。受到“双十一”促销的影响,第四季度网购增速较快,因此占比有明显提高;网游增速基本维持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变动幅度较小。相对于第三季度而言,第四季度航空旅行增速回落,因此占比出现了小幅下降。受到股市利好及央行降息的影响,相较于第三季度,天弘增利宝申购规模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基金申购逐渐回暖。
竞争格局微调,支付宝仍占据半壁江山
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中,支付宝占比49.6%,财付通占比19.5%,银商占比11.4%,快钱占比6.8%,汇付天下占比5.2%,易宝支付占比3.2%,环迅支付占比2.7%,其他占比1.6%。
艾瑞分析认为,相较于第三季度,2014Q4受到央行降息和股市利好的影响,基金申购逐渐回暖,天弘增利宝申购额有较大幅度提高;第四季度,网络购物市场迎来旺季,对促进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的增长起到较大支撑作用,支付宝受益最大。2014年,受到余额宝带领的基金申购业务、稳定的网购市场以及阿里上市等诸多因素的支撑,支付宝在2014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上仍然占据半壁江山。
其他核心竞争企业方面:2014Q4航空及高铁市场增速较稳,对财付通及银商交易规模产生一定促进作用;2014年京东上市、京东与腾讯达成合作协议,使得网购格局产生变动,基于快钱、银商与京东的合作关系,这两家企业也从侧面获益,因此财付通、银商、快钱市场份额有所上升。而汇付天下、易宝支付、环讯支付均在P2P资金托管领域继续深耕,但由于该行业的敏感性,深耕所带来的红利还未全面爆发。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 | ||
排名 | 公司 | 交易规模 |
1 | 支付宝 | 40060亿 |
2 | 财付通 | 15750亿 |
3 | 银联商务 | 9207亿 |
4 | 快钱 | 5492亿 |
5 | 汇付天下 | 4200亿 |
6 | 易宝支付 | 2585亿 |
7 | 环迅支付 | 2181亿 |
8 | 其他 | 1292亿 |